bat365正版唯一官网

栏目导航
省级重点学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省级重点学科 > 正文

省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简介

时间:2012-03-16 16:11:01 来源: 作者: 阅读:

一 . 学 科 简 介

1 历史与现状

1996年经管学院开始着手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2001年政治经济学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

2003年经国家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已招收5届共20人,其中已毕业2届共7人;

2005年政治经济学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2008年7月政治经济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本方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现实,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新的经济学观点和研究成果为基础,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深入挖掘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从所有制理论、分配制度、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透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模式,打破传统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划分的体系框架,构建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当代中国经济制度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变迁和制度建设为基础,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学理论,探索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依据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所具有的多元性、混合性和不断变革的特点,与时俱进地探索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结合河南省实际,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展方向及对策措施。

(3)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本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研究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豫南地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结构演进,形成如下研究特色:第一,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乡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第二,研究出发点是立足于我省的实际,研究思路具有动态性和实践性。从当前我省实际出发,研究我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等。第三,研究方法上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抽象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深入到农村和企业中,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形成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指导意义、操作性强的学术成果。

3 人才需求及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正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正在崛起,日渐成为“世界工厂”。国内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充满活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社会发展急需一大批有理论、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级经济专业人才。河南省地处中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为河南经济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原崛起,人才先行。加快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既是本学科点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本学科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学 术 团 队

1. 学术带头人简介

王文臣,男,1962年2月生,河南省淮滨人,信阳师范学院教授、博士,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王文臣教授长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观点,近年来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承担并完成国家级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与21世纪中国经济学”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或参与省级科研课题3项,地厅级科研课题2项。先后在《经济体制改革》、《当代经济研究》、《经济问题探索》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中国经济学的构建与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等学术著作3部。获省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2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4项。

2、学术梯队

目前本学科点已经形成一支专业精、能力强、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共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2人;硕士生导师14人

政治经济学学术梯队骨干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后学位

技术职务

是否硕士生导师

王文臣

64.02

博士

教授

杨云善

62.02

学士

教授

曹明贵

64.12

硕士

教授

李保红

65.08

硕士

教授

梅士建

64.12

学士

教授

蒋国平

64.05

硕士

教授

李振国

69.12

学士

教授

黄任燕

61.08

学士

教授

李毓

64.10

博士

教授

茹莉

66.06

硕士

教授

郑云

74.08

博士

教授

彭荣胜

69.11

博士

副教授

李全亮

63.07

博士

副教授

漆向东

66.04

学士

副教授

三 、科 学 研 究

1. 科研综述

05年来,围绕《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全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12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97篇;获批省级课题18项,地厅级课题26项,获得科研经费54万,年均18万元;出版学术专著8部、教材4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37项,其中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完成或立项本科教学研究课题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1篇。

2.科学贡献概况

三年来,本学科点教师发表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

张新光副教授发表的《关于改革农村行政管理制的调查与思考》一文2006年1月被《求是内参》全文转载;《地方政府变革的动力机制分析》一文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23期全文转载。

彭荣胜博士的《中原崛起的新引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2006年10月载入河南省委宣传部主编《理论热点在河南》一书,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必读书籍;《发展城市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一文2005年12月载入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主要观点和建议被省政府“十一五”规划采纳。

曹明贵教授2006年省科技厅课题《信阳市劳务经济品牌及提升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和建议被信阳市委、市政府制定发展劳务经济政策采纳;曹明贵教授还参与了“信阳市平桥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淮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制定过程。

四 人 才 培 养

1.人才培养措施

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了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研究生教育与教学管理,并且制定了一整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培养方案,其中包括:第一、配合研究生处贯彻落实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二、硕士点实行导师负责制,具体负责本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培养工作规范、有序。第三、实施严格的研究生成绩考核办法。第四、实行研究生导师选拔与考核相结合。第五、健全了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制度。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优秀毕业生概况

本学科点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招5届共20人,毕业7人,就业率100%。在已毕业的7人中,梁义娟、魏浩2人应聘到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任教;侯平松并省组织部选拔到郑州市、潘昶宇在信阳市政府供职;贾军军、席建国2人分别考入西安交大、厦门华侨大学经济学博士。

五 学术交流

学院积极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获取信息,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外出参加国内或省内各类学术会议18人次,其中每年定期参加“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讨会”2人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邀请卫兴华、仉建涛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5人次,这些都很好地促进了学术交流,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此外,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长期保持合作关系。

相关专家

六 支撑条件

1、本学科点教学科研基本条件

学院历经2000、2006两次本科教学评估,“以评促建”,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学科点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学院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加强教学科研基本条件建设,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环境。学院新建教学办公大楼一栋,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有240平方米实验室1个,拥有计算机140台;多媒体学术报告厅1个,多媒体教室6个;本学科中外文藏书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50余种;建有校园局域网连接中国学术期刊站点,方便教师查阅资料。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大楼

多媒体计算机机房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

经济与管理学院小图书馆

2、本学科点相关学科支撑情况简介

本学科点有本科专业2个,即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专业2000年招生,已有5届毕业生,在校学生265人,专业教师26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4年招生,今年有1届毕业生,在校学生215人,专业教师22人.

3、本学科点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近三年来,学校在经费上给予本学科重点倾斜,投入情况如下:2005年投入经费20万元;2006年投入经费28万元;2007年投入经费32万元。此外,三年来,本学科点自筹经费32万元用于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